星云 · 协作的未来

nebulas.io/technology
一个前提,符合星云的愿景“让每个人从去中心化协作中公平获益”,将区块链技术与生态建设相结合,构建带智能资产的去中心化协作。
当前处于PoD刚上线的早期阶段,社区协作有一些问题:
- 协作流程长,发出提案后有一定等待时间(等待投票通过、等待审核等),邮件提醒不一定可以快速召回参与者。
- 新用户无法直接参与。telegram和微信群分散,在其中讨论也不一定可以被相关人员看到。
对此有2个方案。
方案一:NAS nano pro内部的Timeline
优点:解决星云社区协作问题
缺点:不一定可以拉到新用户

具体block信息参见这里,Google Sheet,需要翻墙,综合节点、提案、项目、用户的信息,允许投票、参加项目协作、开放性讨论、转发等。
实施前需要NAS nano pro先引入Go.nebulas用户账户系统。完成多平台数据统一。
方案二:独立APP
优点:有望辐射到区块链社区之外
缺点:需要冒险
关于DAO和未来初生APP
June 11, by Iris
首先,这两件事是不同的:
- 建设星云社区(实现一个好的DAO)
- 作出一个产品,帮助其他社区成为一个好的DAO(节约时间可以直接看这一部分)
针对第一个问题:建设星云社区
在城市规划/景观设计领域有一个叫社区设计(community development)。“比设计空间更重要的,是连接人与人的关系”。
我们常见大量投入建设了花园等公共设施,但使用率不高,或者实际应用中和设计师设计的方案有出入(那些被人走出来的城市绿化带上的新道路)。再或者是一个地区建设水坝、机场等设施,引起当地居民强烈反对,引发抵触情绪。居民往往被排斥在决策圈之外,建设完成后才知晓。
社区设计的做法是,引入类似于社会学的调研方法,组织社区成员畅想未来,共同参与解决问题,用更漫长的时间记录和整理信息,深入访谈,在软件上的投入提升了(从2成升到3成),但是硬件投入上往往降低(从8成降低到2成),整体效率更高。而且在建设后的1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内,都可以很好地运作,居民幸福指数高。90年代提出至今,已经有了成功案例。并且从景观设计领域步入到线上线下兴趣社区和产品设计等。
对一个社区来说,构建共同的目标,比制定规则重要。我们可以做的比如:
- 带动社区成员发现社区的美
- 社区成员共同畅想他们想要的社区,甚至是3年以后
- 反复修订,让每个人很清楚社区可以帮助自己实现什么心愿
设计是用来解决问题的。让社区成员有共同成长的感觉。他们可以被愉悦,可以在社区中结识朋友,共同协作,实现自己的愿望。从而可以长期留在社区。我们要的不是“1000个人用一次”,而是“1个人用1000次”。
一个好的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不需要一个绝对领袖的带领。需要有优秀的组织者,帮助社区成员群策群力。
如果星云成为一个DAO,而不是一个公司,那么,当下并没有解决好为什么要进入星云社区的问题。这个理由不能是星云能成为更好的DAO。要解决我为什么要为星云出力、这关我什么事的问题。
加入星云社区的理由可以比如:
- 可以在这里认识更优秀的朋友
- 可以在这里学到新知识
- 我想要找人一起开发项目,星云社区可以找到人
- 我想要研究DAO,这里的小伙伴和我聊得来
- 赞同星云专注去中心化协作的目标,志同道合
- ……
必须可以解决社区成员的问题。我们在迈出公开透明第一步之后,或许可以组织社区老成员聊一聊自己和星云的故事。自己心中未来3年的星云是什么样。征集一个心愿板。我们的300活粉想要什么。区块链可以如何发展。有一个足够长期的发展路径和目标。
纯技术方法解决去中心化协作是不可能的,早期DAO过于理想化。协作离不开人。跨越国界和文化进行协作的关键可能是让这些人在某一个点上达成一致。但技术可能可以推动一个更好的系统/工具/产品诞生。
针对第二个问题:作出一个好产品来实现DAO
在目前组织星云社区时,有这样一些困难重重需要发力的方向:
- 把公开交流的摩擦阻力减到最低;
- 把机械重复任务减到最低。
社区设计从community design,到更常见的名称:community development,涵盖发展的意思。发展大于治理。这个产品需要做到:
- 公开、开放,对整个社区信息透明,不是小圈子;
- 这个产品可以更长期地被使用,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有内容被沉淀;
- 这个产品允许百花齐放、七嘴八舌,并且可以时时关注,实施参与讨论。
我们目前在找这样一个产品,但没有最合适的。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可以先回顾一下社交媒体的发展过程:
- 封闭信息时代:BBS。BBS是封闭社区,信息孤岛。信息封闭:大量信息埋葬在论坛标题之下;人员封闭:管理员管控一切,用户等级制度宛若封建社会,也有的可以拒绝新人加入;
- 七嘴八舌:twitter,微博。感人肺腑出现了timeline。信息对所有人公开、开放,且从帖子的折叠状态中被解放出来,在狙击BBS的时候大获全胜;
- 提炼型:quora,知乎。通过点赞来把最优质内容顶到最上面,完成内容自然沉淀,方便快速查找。此时twitter已经是信息洪水;
- 决策型APP(?)。既能畅所欲言,又能进行信息梳理,对内容沉淀并最后落地。目前还不存在这样的平台。
决策型APP需要做到:
- 可以自由提出问题;
- 可以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 可以针对解决方案,站正方、反方、弃权,并指出自己的理由;
- 可以点赞支持,顶出最优项;
- 可以时时互动、关注问题进度;
- 可以隔空battle。
可能的感受:
- 成就感。我的观点落地了。
- 参与感。我可以参与决策。
和项目协作/团队管理软件的区别:是项目协作的前一个阶段。可以看作是线下社会调研/社区设计的线上版本。尚未进入开发阶段。但开发中途如果需要调研和改动,依然可以使用这个决策型平台。
和Github提issue的区别:提issue还是混在一起的。不含决策过程。是开发者/负责人有针对性的采纳。
和slack的区别:slack是小团队封闭讨论。按人头收费。slack和discord按tag分头讨论,就是各自独立的房间,也没有统一信息流。
和其他区块链DAO的区别:
- 有一批DAO关注的是投票工具。通过区块链的技术,让投票无法作弊,公开透明。组建不同的组织,自定义投票通过率、投票抵押token额度等参数,组建自己的DAO。但普遍是简单投票,没有和讨论相结合。思想的迸发在别处。
- 有一批DAO关注的是社区激励。激励社区参与,避免公地悲剧。比如使用token分发来奖励社区参与投票等。但是对社区来说,激励工具其实是辅助(参看第一块),是重要理由,但不是留在社区的唯一理由,大家不是打工仔。
- 有一批DAO关注的是管理成本。使用区块链技术完成资产管理、支付和分发等,自动操作,还不会出错。有的是构建从提案、投票到开发落地的一整套流程,有效减少管理成本,无需人工来监督。
当然,新APP离不开区块链,核心数据上链,并使用好token(比如海阔天空聊天时可以直接发送,涉及资金使用的提案需要用token来发起,需要有人当责任人),是保证信息公开公正公平、且让社区成员认真对待决策的手段。
和IM的区别:IM堪比BBS型的twitter。强调即时性,但内容沉淀?不存在的。
面对对象:
跨国的远程协作,多人社区,甚至是面向全球完全开放的社区。需要把决策搬到线上。例如:
- 区块链世界的组织如公链社区,
- 红十字会这种天然面向所有人的开放组织,
- 用户也可以用该平台组建团队,寻找创意点,比如好莱坞编剧联盟那类的组织,线上创业咖啡吧等,
- ……
总结一下就是:
- 把公开交流的摩擦阻力减到最低——使用新的信息组织形式来解决,这是跨出区块链世界的一步,也是亮点;
- 把机械重复任务减到最低——使用区块链技术来解决,这是技术基础,也是不那么容易复刻的根基。
So, will they stay?
Refer:
- Community development link
- DAOs — If You Build It They Will Come: But Will They Stay? By Ivan Thinking link
- Against on-chain governance: by Vlad Zamfir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