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中文节点会议记录——关于PoD节点治理的提议
English version
会议编号:NIP-CN-20200602
会议时间: 北京时间2020年6月1日10:00 - 12:00
参与人员:
12名成员参与,包括伯通(KKL)、Leec(NAX.one)、Mark(NASAU)、林为民(CVDIP237)、Ravin(MRH2)、Zoey(I.B.N.)、链客、黄浩智、廖俊伟;星云基金会成员:Becky、Iris、Larry等
会议背景:
第二次主网上的PoD治理投票已于5月29日启动。有44个节点对28个提案/项目进行投票。点击这里查看待投票提案。当周,全新社区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名单公布。在此,不少节点运营方已经有过了完整的治理体验,关于当前PoD节点治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如何发展,大家有话要说。
会议目标:
可以总结出一个能立即落地的提案,规范和升级后续节点治理的流程。
会议总结:
一致表示需要改变现在一次性集中投票的现状,变每月一次投票为每周一次汇总,甚至每日有更新。
需要连通节点运营者、技术委员会、提案者、星云基金会等社区不同角色,让token - 治理 - 协作的环可以更顺畅,在构建一个经济体的同时,协同:兴趣(符合dao的特点)、沟通、协作。提升社区活力,最大的机遇可能在于发现可能性的能力。
会议发言概述:
感谢所有发言的节点运营者!干货满满。由于内容太多,不用对话形式了,直接上总结。望理解。
///
前期:推动节点参与
当前问题:有个别节点从未参与节点讨论,倾向投弃权票。
改进建议:
- 奖励惩罚:除了参与投票,强制节点参与讨论。比如不参与会议的不发治理奖励。
- 信任度:实名制,KYC。
前期:提高节点会议有效性
当前问题:PoD治理投票前后临时组织会议,组织松散。
改进建议:
- 时间:会议时间相对投票时间而固定,如每次PoD治理投票当天,或者前三天,有一个心理预期和准备。
- 时间:固定会议时间为每周五下午8点后会议,4次中参与2次即算参与。
- 记录:每次提案会议大家都留下对这个提案的描述,如优点、缺点、难度。让其他人有比较全局性的理解。参见六顶思考帽。
- 人员:邀请提案人等社区成员参与会议,和节点运营方一起讨论。亲自介绍自己的提案。
前期:更好地了解提案
现状:技术委员会成员等会在提案下留下说明和建议。同时,技术委员会成员会建议提案者增加预算、开发时间等必要信息,以及将提案写清楚,帮助提案者把提案做好。完全不写提案描述的、内容与星云无关的或者重复的等等,不会进入到PoD治理投票。但目前存在沟通不及时的情况,技术委员会的操作没有及时和节点同步。Go.nebulas平台缺乏关注等功能。
改进建议:
- 信息披露:技术委员会作为支持方,提供足够的支持和建议。技术委员会透明、下放权限。
- 信息披露:邀请提案人参与会议,同前第4条。
- 信息披露:日常新增提案的时候有及时的推荐(论坛、邮件、节点群等),避免到了投票时忽然看到很多提案,束手无策。
- 提前决策:官方和全网排名前6的节点 应该在每个待立项提案投票前给出一定主观性建议。
- 日程调整:提案截止时间提前一两周,可以预留互动。
投票时:更好的投票流程
现状:产品分裂,移动端产品尚未跟上节点投票的步伐。虽然可以在提案下留言,但是没有强制治理节点留下投票理由,有的提案者和社区成员对节点投的票无法理解,没有沟通渠道。
改进建议:
- 升级产品:强制治理节点在投票时留下投票理由。
- 升级产品:对于节点所有投票的行为需要被跟踪和记录。
- 升级产品:钱包实现一键搭建节点,一键完成投票,所有节点的运营在钱包内浏览,操作。
- 升级产品:提案增加栏目:提案具体是做什么、对于投票者(或者投资者)意味着什么,可行性(可以是案例)、官方建议等。
- 放权:节点方组织自己的支持者进行投票。然后综合投票结果,由节点来代为投票。
- 放权:基金会节点的投票权让出,下放给社区成员。
- 监督:监督节点运营制度可以由广大星云持有者去监督(由实名账户数为考核,不以持币多少来考核)。
- 思考:投票需要考虑怎样可以让钱更加用在刀刃上,这样就可以让投票者更安心,也让提案者具有更大收入去支撑以至于有足够的动力去贡献力量。
后续:如何推动提案落地
现状:刚完成一个治理周期,将由技术委员会发布这一轮通过的提案落实情况。
改进建议,一个提案的如下内容需要被了解:
- 如何监督反馈工作,对谁负责?
- 提案内容完成后,对星云的发展有什么正面的影响?
- 这种影响的体现形式是什么?
- 对于星云的投资者(泛指)意味着可以得到些什么(远期的也可以)?
附:精彩留言节选
- 不额外增设规则,通胀预期其实就是个显示面板的问题,5%应该绰绰有余。
- 基金会可以用nax扶持几个职能部门,比如:KOL孵化团队,“信用分”制定团队,生态贡献上链团队。这些团队作为职能性部们提交专业的可执行方案,最终由节点签署流程会很舒服。如果能链上让基金会与这些团队签约是很有意思的,同一方向也未必只需要扶持一个,小团队更容易随机应变。
- NAX获得方式分为两块,一块是“工”,一块是“低保”,“工”的部分如之上所讲,通过职能部门输出,“低保”部分通过社区活跃规则通过ID输出,就像各类信用分一样,你去GoNebulas发提案/点赞、参与节点投票、参与dStaking就会达到一个领“低保”的资格,就是用“低保”为用户的远近分层,形成激励。
- 贡献度证明其实是一个比“信用分”更复杂的综合指标吧,应该是把对外输出的KOL、“信用分”、具体贡献内容上链的综合指标,嵌入地址上,可以选择和身份ID绑定,达到一定阈值获得治理权,就是可以参与节点投票相当于一个或半个席位这样。
///
关于星云节点治理的一些理解和想法 by Zoey。留言区有大家的后续讨论。包括Hitters对节点 - 技术委员会 - 基金会的关系的理解。